可就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之前惶惶不安的那些议员老爷们却一个个跳了出来,他们生怕瓦迪斯瓦夫四世因为战功的缘故威胁到议会对国家的统治,更担心王权凌驾于议会之上。在这种情况下,议员老爷们开始拖前线的后腿,并私下同沙皇俄国表示议和的态度,这使得原本能够反击沙皇俄国的瓦迪斯瓦夫四世因为议会的缘故无法继续执行后续的军事行动,为了避免由胜转败,再一次失去战场主动权,瓦迪斯瓦夫四世只能退而求次,接受了沙皇俄国的投降。
从战争的势态来看,波兰王国是打赢了这场仗,但从实际情况下来,反而是沙皇俄国虽输掉了战争却在外交上获得了成功。
由于瓦迪斯瓦夫四世的威望太高,使得议会对这位国王忌惮太深,进一步限制了这位国王的王权。而之后沙皇俄国又鼓动南方的奥斯曼帝国和波兰王国爆发了边境战争,进一步削弱了波兰王国的军事力量。再之后,明明赢得了战争,波兰王国却没在战争中获得更多好处,也没能彻底压制住沙皇俄国,更因为议会的一番操作使得瓦迪斯瓦夫四世组建的新式军队在战争后遭受了压制,甚至被拆解,这让瓦迪斯瓦夫四世很是绝望。
正是因为如此,瓦迪斯瓦夫四世当时就私下感慨过,这场战争虽然赢了,可实际上却是波兰输了,而且真正的战争并没有结束,仅仅只是开始,未来沙皇俄国一定会继续同波兰再一次爆发战争,而到那时候波兰是否还有之前的好运气?能否再赢得战争呢?对此这位国王表示深深的忧虑。
除去这点外,还有一点是瓦迪斯瓦夫四世最为无力的,那就是沙皇俄国和波兰议会的议员老爷们相互勾结,居然逼迫自己主动放弃对俄国皇位的继承权。
要知道瓦迪斯瓦夫四世虽然是波兰国王,但他的真正头衔却是:波兰国王,立陶宛、鲁塞尼亚、普鲁士、马佐夫舍、萨莫吉希亚、利沃尼亚大公,与瑞典人、哥特人和汪达尔人的世袭国王,莫斯科的当选大公。
欧罗巴诸国的王位继承权很是复杂,以血脉延续和王位继承而言,往往许多高级贵族都拥有一个甚至几个王国的继承权。就比如瓦迪斯瓦夫四世一样,他除了自己本就是波兰国王外,还拥有其他各领地大公的头衔再加上瑞典、哥特人和汪达尔人的世袭国王头衔。
此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莫斯科的当选大公头衔,这个头衔代表着瓦迪斯瓦夫四世还拥有合法的沙皇俄国皇位的继承权,只要拥有这个头衔,在适当的时候瓦迪斯瓦夫四世甚至可以登上俄国的皇位,成为新的沙皇,这对于目前的沙皇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而通过波兰议会和其他渠道,逼迫瓦迪斯瓦夫四世主动放弃对俄国皇位的继承权,这等于断绝了未来波兰王国染指沙皇俄国的可能。瓦迪斯瓦夫四世自己当然不想这样轻易放弃,可问题在于国内议会的压力实在是太大,再加上他身为波兰国王首先要为波兰利益考虑,最终权衡利弊之下,瓦迪斯瓦夫四世无奈同意了这个条件,就此丢失了俄国皇位继承的可能。
公布了放弃俄国皇位继承权之后,瓦迪斯瓦夫四世心灰意冷,对波兰议会制度深深失望。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期瓦迪斯瓦夫四世身为波兰国王却搬到了瑞典居住,他这个国王成了彻头彻尾的吉祥物,国家政权全部落到了议会手中,而那些议会的议员老爷们为了各自的私利一直争斗不休,把整个国家弄的乌烟瘴气。
这一次回到华沙,并且以十万分的热情接待来自大明的使团,瓦迪斯瓦夫四世真正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和大明的联盟再一次提升自己在波兰的声望,从而想办法从议会手中夺回应有的权力。
当然了,要做到这一步是非常困难的,哪怕他是国王也没那么简单。波兰议会是由贵族和商人们组成的,他们把持这个国家已经多年,在波兰势力根深蒂固,当年战争时期瓦迪斯瓦夫四世都没能成功,何况如今呢?可不管怎样,瓦迪斯瓦夫四世总得尝试一下,他早就受够了这些议员老爷,但凡有机会是绝对不会放弃的。
王夫之仔细琢磨后终于明白了瓦迪斯瓦夫四世的想法,在搞清楚对方的打算后他也放下了心。既然双方有合作的基础,又有互利的可能,为何不能试一试呢?再说了,波兰最终如何,究竟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这对大明而言没什么太多影响,只要王夫之能在其中周旋,游刃有余达到大明的目的,无论是同瓦迪斯瓦夫四世合作或者和波兰议会合作,都没问题。
搜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