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军溃不成军,死伤无数。
彭乐一马当先,直追到敌营前,大喝一声,纵马冲入营中。
宇文泰见营寨已破,只得弃营再逃。
西魏的几位王公大臣——临洮王元柬、蜀郡王元荣宗、江夏王元升、巨鹿王元阐、谯郡王元亮,还有詹事赵善等人,还没来得及逃跑,就被彭乐生擒活捉。
宇文泰正策马狂奔,忽听背后有人高声喊道:“黑獭休走!”
这声音如雷贯耳,吓得他浑身一颤。
回头一看,只见一员大将威风凛凛,杀气腾腾,正是彭乐。
宇文泰强自镇定,额头上却已渗出冷汗。
“你不是大将彭乐吗?”
宇文泰故作从容地说道,声音却有些发颤,“好一个英雄豪杰,可惜......”
彭乐勒住战马,长刀一指:“可惜什么?”
宇文泰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可惜太过耿直。
你想过没有?
今日若杀了我,明日高欢还能容得下你这样的猛将吗?”
彭乐闻言一怔,手中长刀微微下垂。
“不如速回营中,”
宇文泰见状,继续说道,“我营中金银财宝无数,都归你了。
何必非要取我性命?”
彭乐眉头紧锁,心中思量:这话倒也有理。
高欢素来多疑,若真杀了宇文泰,只怕......
想到这里,彭乐收起长刀,冷笑道:“今日且饶你一命!”
说罢调转马头,果然往泰营中寻宝去了。
宇文泰见彭乐中计,长舒一口气,急忙策马西逃,终于脱险。
彭乐带着从泰营缴获的一袋金带,兴冲冲地回到自家军营。
此时,各路将领也纷纷收兵复命,缴获的兵器铠甲堆积如山,数都数不清。
高欢坐在大帐里,正等着论功行赏,却忽然有人来报:“乐将军放跑了宇文泰!”
彭乐大步走进营帐,一边走一边高声喊道:“宇文泰那小子虽然逃了,可已经被我吓破胆了!”
高欢一听,脸色骤变,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怒喝道:“你敢骗我?!”
彭乐心里一虚,赶紧跪倒在地。
高欢一把揪住他的头发,狠狠往地上连撞三下,随后拔出佩剑,抵在乐的脖子上,厉声质问:“你私自放走黑獭,还有脸邀功?
再加上沙苑之战轻敌冒进,导致大败,该当何罪!”
彭乐额头冒汗,结结巴巴地说:“大王息怒!请再给我五千骑兵,我一定把黑獭抓回来!”
高欢冷笑:“人都放跑了,现在说这些废话有什么用?”
说完,他举起剑,作势要砍,可剑悬在半空,迟迟未落。
如此反复三次。
帐下众将早已看出高欢的心思,纷纷跪地求情,黑压压一片。
高欢这才收起怒容,重新坐下,吩咐左右:“拿三千匹绢来,压在他背上!”
侍从们搬来沉重的绢布,一匹匹堆在乐的后背。
彭乐咬牙硬撑,面不改色,连大气都不敢喘。
高欢冷冷道:“力气再大,不忠心也是白费!
今天饶你一命,但你得记住,日后必须将功赎罪!”
彭乐连连磕头:“末将一定竭尽全力,报答大王!”
高欢这才让人把绢布卸下,转手又赐给了乐,说道:“你先前冲锋陷阵的功劳,我不会抹杀。”——这一手恩威并施,真是高明。
彭乐感激涕零,拜谢退下。
第二天,高欢再次与宇文泰交战。
宇文泰亲自率领中军,大将若干惠统领右军,两路夹击高欢的部队。
高欢的军队抵挡不住,很快溃败,所有步兵都被宇文泰的军队俘虏。
高欢见大势已去,只能仓皇向东逃窜。
此时,他身边只剩下七个随从。
然而,身后的追兵越来越近,马蹄声如雷,尘土飞扬。
都督尉兴庆勒马停下,转头对高欢喊道:“大王快走!
我腰间还有一百支箭,足够杀敌百人!”
高欢知道情况危急,咬牙道:“兴庆,你……”
“别犹豫了!”
兴庆打断他,目光坚定,“我来断后!”
高欢不再多言,狠狠一甩马鞭,纵马狂奔。
兴庆独自调转马头,横刀立马,挡在追兵面前。
追兵如潮水般涌来,兴庆张弓搭箭,一箭一个,接连射倒数人。
敌人一时不敢上前,但箭矢终究有限。
“他没箭了!杀了他!”
敌兵大喊着冲来。
兴庆拔出佩刀,怒吼一声,冲入敌阵。
他左劈右砍,连斩数人,但终究寡不敌众。
最终,他力竭倒下,血染沙场。
而高欢,已趁此机会逃出生天。
宇文泰料定高欢逃得不远,立刻又召集了三千精锐,让他们手持短兵器,派贺拔胜担任主将,再次追击高欢。
贺拔胜和高欢本是旧识,此刻他手握长槊,一马当先,终于追上高欢。
高欢回头一看,见是贺拔胜,吓得猛抽马鞭,拼命逃窜。
贺拔胜带着十三名亲骑紧追不舍,一口气追出数里。
眼看槊尖几乎要刺到高欢的马尾,他厉声喝道:“贺六浑!
今日落在贺拔破胡手里,你必死无疑!”
高欢一听,魂飞魄散,竟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贺拔胜正要一槊刺下,谁知他的战马突然前蹄一软,也把他掀翻在地。
原来,东魏大将段韶正好赶来救援,见高欢命悬一线,立刻张弓搭箭,“嗖”的一声,正中贺拔胜的马。
贺拔胜翻身跃起,可段韶已经冲到跟前,一把拉起高欢,扶他上马,向东疾驰而去。
贺拔胜咬牙换马再追,不料半路又杀出东魏河州刺史刘洪徽,率兵拦截。
刘洪徽连发两箭,射死了贺拔胜的两名随从。
贺拔胜眼看高欢越逃越远,知道今日杀不了他,只得仰天长叹:“今日未带弓箭,难道真是天意?”
说来也巧,宇文泰遇上彭乐,高欢遇上贺拔胜,两人都差点丧命,却都侥幸逃脱。
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贺拔胜无奈,只得率领骑兵,掉头西归。
东魏骑兵虽经苦战,却仍有再战之力。
耿令贵将军重整队伍,大喝一声:“随我杀回去!”
他率先冲入敌阵,刀光闪烁,西魏士兵措手不及,纷纷倒下。
西魏将士本以为胜券在握,哪想到东魏竟杀了个回马枪?
一时间,阵脚大乱。
赵贵等将领拼命喝止:“稳住!别退!”
可士兵们已被杀得心惊胆战,纷纷溃逃。
宇文泰见状,亲自提刀迎战。
然而东魏兵越聚越多,攻势如潮。
他咬牙挥刀,连斩数人,可终究寡不敌众。
眼看局势不妙,他只得咬牙下令:“撤!”
东魏兵见西魏败退,士气大振,紧追不舍。
就在危急时刻,独孤信、于谨率残兵从侧翼杀出,高喊:“杀敌!杀敌!”
东魏追兵猝不及防,一时迟疑。
西魏军这才稳住阵型,且战且退。
若干惠见状,立即下令:“鸣角收兵!”
号角声起,东魏兵也不敢贸然追击,只得眼睁睁看着他们缓缓退去。
这一战,东魏虽占上风,可西魏终究未遭全歼。
双方各自收兵,战场重归寂静。
宇文泰率军进入关中,在渭水北岸安营扎寨。
高欢的东魏大军则推进至陕城,两军对峙,剑拔弩张。
宇文泰派大将达奚武据险防守。
东魏这边,行台郎中封子绘急匆匆找到高欢,拱手进言:“大将军,统一东西魏的时机就在今日!
当年魏太祖拿下汉中后,若乘胜追击,早就平定巴蜀了。
可惜一念迟疑,终成遗憾。请大将军当机立断!”
高欢摸着胡须点头:“先生说得有理。”
他随即召集众将商议。
帐内灯火通明,将领们却各执一词。
一位满脸风霜的老将站出来说:“大将军,眼下春荒时节,田野里连青草都难觅。
我军粮草不济,士兵和马匹都瘦弱不堪,实在不宜长途追击啊!”
其他将领纷纷附和:“是啊,不如暂且退兵。”
“来日方长,何必急于一时?”
高欢环视众人,沉吟良久。
他想起封子绘的劝谏,又看看疲惫的将士,终于拍案决定:“传令三军,即刻东归!”
但转头又对侯景下令:“你率部收复虎牢关,务必守住要道。”
侯景抱拳应诺:“末将遵命!”
夜色中,东魏大军开始拔营。
火把连成一条蜿蜒的长龙,渐渐消失在东方。
渭水北岸的宇文泰军帐中,探马正飞报敌情:“报——高欢大军已撤退!”
宇文泰抚掌大笑:“天助我也!”
随即又皱眉沉思,“不过侯景此人不可小觑......”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
搜读小说